小時候,無法理解我媽的教育方式。
至今也會懷疑我傾向負面思考、容易焦慮的個性部分是源自於此的吧←可能是牽拖也可能不是XD
不分青紅皂白就被打罵的情形也曾出現,當下真的覺得非常委屈,這也可能是一直以來我無法對我媽敞開心房談心事的原因。
現在我無法說我媽的教育方是對還錯,畢竟我沒作奸犯科,也順利大學畢業、正常地工作,但我和我媽的關係某種層面來說或許是有些緊繃的。
就Freud(佛洛伊德)的心理分析論來說,或許可以用童年時期所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個體的思考、人格這部分作為解釋。
如果硬要說出我媽的教養方式有什麼對錯,我恐怕也無法說個仔細,自己受過怎樣的教養方式恐怕也不是三言兩語可說清楚。
小時候的記憶模模糊糊,記憶鮮明的也就那幾件大事。
但我認為教育這種事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、影響而成,無法用那些記憶做統整。
大體而言,或許某些教養方式部分確實對彼此的關係產生影響,但起碼在「為人」上倒沒出現多大的瑕疵。
大致上來說或許我們都還在摸索怎麼相處(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在摸索而已~)
畢竟23歲了,父母該養育的、能影響的,也都到一個門檻了。
近幾年讓我更無法理解的事情出現了。
看著家裡的堂弟與他父母,總覺得與以前自己、弟弟受到的教養方式而言有非常大的差異。
我無意批評長輩的教育方式,但某些時候確實讓我匪夷所思。
一個母親叫小孩收拾桌上吃完早餐的垃圾、盤子,孩子依然坐著不動只顧著看電視,母親見孩子一動也不動時也依然坐著看電視。
(當下我認為母親在等孩子自己行動)
誰知過了將近二十分鐘,孩子依然坐著看電視,母親那時才用較為嚴厲的口氣對孩子說:「不是叫你拿去放嗎?」
只見孩子生氣地坐在沙發上跺腳,摔遙控器,在那使性子。
我以為母親會生氣罵他或是與她說道理,讓他知道自己剛剛表現不適當的反應及行為。
誰知道,母親只是站起來自己收拾著那些東西,並對孩子說:「好好好,你看電視。」
當下我實在無法理解這是什麼矛盾的做法。
某天與弟弟聊起這件事情,弟弟不予置評,在姊姊多次逼問(?)之下,他才說:「就是矛盾阿,之後他要有怎樣的反應、行為,那也是做父母的該反省不是?」
不負責任的解釋方式可以說那孩子本身的態度有問題,但孩子的態度不就是父母教養方式的一種呈現嗎?
這不只是孩子與父母相處上的問題,更是孩子人格、態度的養成問題。
之前在準備考試時,大約10點半左右念完書,回到家約11點、11點半左右。
有時會吃吃消夜、看看新聞、上上噗浪,總有幾天叔叔會拿著堂弟的作業下樓(通常是數學這科)請我幫他檢查有無錯誤。
對我來說這算是舉手之勞,只是考驗我脫離高中後數年後的數學運算速度及能力(就算只是國小程度的數學,久久沒碰,運算速度還是不比高中時期阿)
但下一句話可就非常有問題了「錯的話旁邊幫他訂正寫上對的算式跟答案。」
啊?!
我有沒有聽錯???
這樣會的還是我不是?
這樣堂弟寫錯或是不會的,依然還是有出錯的可能,也依然不會那種題型不是?
就算我旁邊幫他訂正的部分他會擦掉自己在寫一次,但容我不客氣的說就我對他的了解,他八成是早上匆匆把昨晚錯的部分擦掉,再「抄」上我寫的算式和答案。
當然當然,「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」可能是每位為人父母的希冀,但這種翻開作業本,每頁都打勾勾就代表他成績優秀、聰明伶俐嗎?
這樣相比之下,我爸媽過去讓我自己面對課業的對錯、訂正,在我真的無法理解而登(房間)門求助時方伸出援手的方式或許更為正確(就我來說啦)。
多次幫堂弟看作業、評量(由其是數學這科),只要他在我旁邊,我看到錯的部分對他說時,他的第一反應總是「哪裡?哪有錯?」
這到底是對自己太過有信心還是認為是我找他麻煩?
一開始還會跟他說明錯誤之處,但次數一多,我情緒會非常不好,名為理智的那條線在繃然而斷之際,就會對他說:「你自己檢查看看!」
他大概也是應付我般的隨便看看後說「哪有?」(但他認真的時候還是會認真看......只是次數多寡問題)
此時若他母親在現場,有時就會說:「姊姊看錯對不對?」
那小孩擺明是要我直接算給他看,那母親要我怎樣我已經無力去管了(只是個人心裡會不斷○○※※)。
以前看到新聞上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、現今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關係的議題,而感到匪夷所思,但現在我想原來我家也有這種相似的親子關係存在......